一睹为块!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成绩单来啦
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
成绩单出炉啦~
快来看看吧!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
获奖选手名单
一、国赛精选项目
二、世赛选拔项目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
各参赛代表团成绩
# 注:
1. 团体总分由获奖分和参赛分组成。获奖分按金牌4分、银牌3分、铜牌2分、优胜奖1分计算;参赛分按每参加一个项目计1分。
2. 行业部门不计团体总分。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宣传中心主任王明政
介绍发布会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已于昨日落下帷幕。这次大赛很好地体现了“新时代、新技能、新梦想”的主题,富有新意,影响广泛。
今天,举行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最后一场新闻发布会,主要有两项议题:一是介绍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取得的成果,二是介绍承办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的经验和收获,并回答记者的提问。
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组委会委员兼秘书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司长 张立新
习近平总书记对本届大赛高度重视,专门发来贺信,李克强总理作出批示。习近平总书记在贺信中指出,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职业技能竞赛为广大技能人才提供了展示精湛技能、相互切磋技艺的平台,对壮大技术工人队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深刻阐明了技能人才队伍在国家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时代意义,为新时代技能人才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给参赛人员和技能劳动者以极大鼓舞,在各参赛代表团和全社引起强烈反响。
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筹办时间紧、任务重,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为大赛的举办带来很大难度。大赛组委会、执委会各有关单位克服困难、化危为机,仅用不到6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大赛各项筹备工作。2557名选手、2376名裁判顺利参赛,6万人次现场观赛,3天的比赛时间有1.7亿人次通过“云观赛”方式观摩大赛。从比赛结果看,所有参赛代表队均获得1个以上优胜奖,30个代表队获得了奖牌,20个代表队收获了金牌。大赛采取集中开放、赛展结合的办赛模式,各项工作安全有序、平稳顺利、精彩纷呈,实现了举办一届富有新意、影响广泛的全国技能大赛的预期目标,可以说,我们成功举办了一届规模大、水平高、形式新的综合性国家职业技能大赛。这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得益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的精心组织,得益于广东省委省政府、广州市委市政府以及广东省人社厅等单位的全力支持,得益于各地、各有关行业和全体参赛人员、工作人员、新闻媒体朋友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在此,我代表大赛组委会,通过在座的各位媒体,向所有为此次大赛成功举办付出辛苦努力的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对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和职业技能竞赛工作都具有“风向标”意义,备受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从本届大赛组织情况看,主要达到了以下成果。
一是技能成才、技能报国成为社会共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本届大赛86个竞赛项目,涵盖了生产制造、信息通讯、交通运输、社会服务等众多行业领域,项目设置契合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技术技能含金量高,对提高技能人才职业技能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参赛选手平均年龄21.8岁,最大的58岁,最小的16岁,年轻选手占九成。通过比赛,大家在高水平平台上相互切磋技艺、共同提升技能,既为世界技能大赛选拔优秀选手,又为企业和社会培育技能英才,让全社会更直观地了解不同职业的特点和价值,感受技能之美,“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大赛期间,很多知名企业到比赛现场观摩比赛,瞄准参赛的学生选手,提早引才揽才,体现了职业技能竞赛与就业紧密相关的生命力。大赛不仅转变了广大民众对技能的观念,更让“有技能、好就业”成为社会共识,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也将成为广大青年人向往的目标。
二是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深入人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本届大赛紧扣“新时代 新技能 新梦想”这一主题,围绕“技行天下 能创未来”,在全社会掀起了热爱技能、投身技能、提升技能的新高潮。参赛选手在比赛中专注比赛、辛勤劳动,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创造出一个个卓越的作品或展现优质的服务,用汗水和智慧诠释了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精神。大赛同期,进行了技能展示交流活动。全国各地、各有关部门和行业、大赛合作伙伴和设备设施支持单位、技工院校全方位展示“十三五”时期技能人才工作取得的新经验、新成效,搭建了政府、企业、院校各方深入交流与合作的平台。通过举办大赛,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将得到进一步弘扬,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社会氛围将越来越浓厚。
三是精湛技能技艺广泛传承。习近平总书记在贺信中希望广大参赛选手奋勇拼搏、争创佳绩,展现新时代技能人才的风采。本届大赛坚持“赛、展、演”相结合的理念,特别是全国技能展示交流、中华绝技展演等活动使大赛的关注度明显提升,让广大群众感受到了技能的魅力。同时,本届大赛有新闻媒体170余家、记者500余人参与宣传报道,大家积极宣传职业技能竞赛的改革举措和创新亮点,既宣传大赛盛况,又聚焦技能明星,讲好技能成才、技能报国故事。大家坚持弘扬正能量、唱响主旋律,为本届大赛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各代表团纷纷表示,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精神,蓬勃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大力发展技工教育,用实际行动培育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为新时代技能人才展示精湛技能、传承民族技艺搭建平台、提供条件。
四是技能竞赛活动创新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职业技能竞赛为广大技能人才提供了展示精湛技能、相互切磋技艺的平台,对壮大技术工人队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本届大赛在总结国内职业技能竞赛有益经验的基础上,创新运用集中开放办赛理念和国际国内先进技术标准,填补了综合性国家职业技能竞赛的空白,形成了国内和国际技能赛事相互衔接、协同发展的竞赛工作新格局,为构建以世界技能大赛为引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大赛为龙头、以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和地方各级职业技能竞赛为主体、以企业岗位技能竞赛为基础的职业技能竞赛体系作出了积极探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推广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的理念和标准,引领国内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发展。
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已经圆满落幕。经国务院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将在天津市举行。下一步,我部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认真总结经验,全面做好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总结工作。同时,与天津市一道,提前谋划、精心组织、周密实施,做好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筹备和举办工作。
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组委会委员兼秘书长、 广东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厅长 陈奕威
经过3天紧张激烈的角逐,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昨晚在广州海心沙落下帷幕。本次大赛,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发来贺信,李克强总理作出批示,胡春华副总理出席大赛开幕式。
在组委会的统一领导,特别是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大赛取得了圆满成功。在这次大赛中,广东扮演了“三个角色”:作为组织者,我们提高政治站位,全力维护竞赛秩序,确保大赛公平公正;作为东道主,发扬广东热情好客的传统,为大赛提供一流服务;作为参与者,我们发扬工匠精神,赛出了风格、赛出了水平。在筹备大赛的过程中,广东通过“建立五个机制”,有效调动各方资源,优化工作推进机制,确保了大赛安全、平稳、有序举行。
一是建立科学高效运作机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广东省政府、广州市政府组建大赛组委会,省、市两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宣传、公安、文化旅游、卫生健康、应急等12个部门组建大赛执委会,统筹推进筹办工作。组委会与执委会多次对接,上下联动推进各项重点任务;执委会14个工作部紧密配合、高效运转,全面落实赛事组织协调、技术实施、活动安排、交通食宿、安全保卫和疫情防控等工作。设立大赛指挥调度中心,建立工作台账,督促任务落实落地。
二是建立安全联防联控机制。本届大赛规格高、项目多、规模大、要求高,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给赛事组织带来新挑战。为保证大赛安全,执委会专门成立疫情防控和安全保卫工作小组,精心制定了疫情防控、安全保卫等系列方案预案,组织开展多次应急演练。大赛期间,采取最严格的防控措施,开发使用每日健康申报小程序,先后4次对相关人员进行核酸检测,安排医生、护士和民警24小时值班,为各场馆、酒店、车辆等场所配足防疫物资。同时,严格落实反恐维稳、交通管制、消防应急等各项安保措施,确保办赛安全。
三是建立公平公正竞赛机制。确保大赛公平公正是我们严守的底线。参考世赛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编制技术规则和项目技术文件、竞赛试题;公开遴选项目裁判长,通过参赛代表团选派、聘请第三方等方式组建裁判队伍进行集体评判;组织技术交流培训,统一裁判尺度和标准;成立监督仲裁委员会,加强对大赛的监督;开发应用大赛信息服务平台,为各参赛代表团提供技术服务。同时,通过云观赛、大赛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对竞赛、评分等过程实行全程视频监控,确保事件可追溯、处理有依据。
四是建立多元共享参与机制。创新构建“政府+院校+企业”合作办赛模式,政府搭建职业技能大赛平台,充分调动院校、企业、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大赛,共享大赛成果。此届大赛,2557名参赛选手来自院校、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等社会各界,7000多名技术、展示、场馆、交通等保障人员为大赛提供服务;26家技工院校作为实施保障单位为大赛提供技术支持和赛务保障,100多家企业为大赛提供设施设备和技术服务;社会公众广泛参与大赛标识、主题曲、口号、吉祥物、中华十大绝技评选。此外,我们积极利用新媒体等技术,组织“云观赛”,拓展公众的参与渠道。
五是建立严格规范管理机制。大赛筹备过程中,执委会努力在制度建设上做到推陈出新,做到用制度管人、流程管事,让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制定大赛经费管理办法,规范赛事经费预算、项目采购和经费使用。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全程跟踪大赛项目资金使用绩效,确保资金安全。建立“一对一”服务保障机制,为参赛代表团提供全方位服务。
承办这次大赛,我们收获良多!我们积累了宝贵的办赛经验,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对标国赛办赛模式和技术标准,提升“省赛”竞技水平,全力备战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学习借鉴了兄弟省区经验做法,有利于我们博采众长,高质量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全面提升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新闻媒体对大赛全方位、多层次的新闻报道,有利于在全社会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再次感谢媒体朋友的支持。
记者答问环节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张司长,你好!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已圆满闭幕,从昨晚闭幕式上,我看到西部省份与东部省份的奖牌数量还是有较大差距的,您能否给我们解读一下本届大赛各参赛代表队的参赛情况?我们应该怎样看待不同地区在成绩上的差距?
张立新:
经过3天的激烈角逐,大赛共291名选手获得86个项目的金、银、铜牌,1010名选手获得优胜奖,13位选手获得西部技能之星,36名选手获评各参赛代表队最佳奖,累计共有1350人获得相关奖项。从各代表队成绩情况来看,东部地区的成绩总体仍处于领先地位,但中西部地区的进步非常明显。
首先,从参赛情况看,各地积极踊跃参赛,重在参与和交流提高。职业技能竞赛是推动技能人才工作的重要手段,摘金夺银并不是唯一目的,关键是要通过办赛、参赛,促进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我们欣喜地看到,11个省份参加全部86个赛项,其中包括安徽、江西、河南、重庆、四川、贵州等6个中西部省份,17个省份参赛项目超过一半,体现了各地对技能竞赛工作的高度重视,注重通过更高水平的职业技能竞赛推进和提升技能人才工作。
其次,从比赛情况看,各地选手技能水平普遍提高。选手水平与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产业层次、技工教育质量等因素有很大关系。随着近些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工作,包括西部地区在内的全国各地技工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水平不断提高。比赛期间,多位裁判长与我交流,本届大赛的选手水平与前些年相比,普遍有了大幅提升,表明蓬勃开展的职业技能竞赛整体促进和提高了各地技能人才培养水平,也为我们打造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从获奖情况看,各地普遍都有进步,呈现区域性特点。本届大赛,36个参赛代表队均获奖,奖项覆盖面较广,呈现东部地区领先、中西部地区追赶的特点。我们欣喜地看到,西藏代表队获得一枚铜牌,实现了在国家级赛事上的突破,四川、重庆两个代表队各获得4枚金牌,西部地区金银牌数量与中部地区相同,发展的态势和潜力值得关注。我们对成绩进行了分析,与以往相比,各地技能水平明显提高。我们相信,随着中西部地区积极参与职业技能竞赛,不断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技工教育工作,在技能领域的差距一定会逐步缩小。
❖工人日报记者❖
恭喜天津成为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的承办地。请问,在承办大赛方面,天津具备哪些条件和优势?
天津市人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沈超:
首先感谢人社部对天津承办第二届大赛的支持,祝贺广东省成功举办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天津成为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的承办地,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以及人社部对天津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肯定、支持和信任。对天津来说,这是光荣的使命,也是艰巨的任务。虽然有挑战,但我们完全有信心,举办一届高质量、高水平的大赛:
首先,天津有培养技能人才的肥沃土壤。天津是我国现代工业文明的发祥地,新中国工业的摇篮。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推动的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赋予天津“一基地三区”的功能定位,首要目标就是建设“先进制造研发基地”,这在31个省区市中是第一无二的。刚刚闭幕的天津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作出了“制造业立市”的战略抉择。在工业全部41个大类中,我市占39个;207个中类里,占191个,是全国工业产业体系最完备的城市。当前,天津市委市政府正在全力构建以智能科技产业为引领,以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为重点,以高端装备、汽车、石油化工、航空航天为支撑的“1+3+4”现代工业产业体系,培育世界级产业集群。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为技能人才培养奠定了雄厚基础,为技能人才成长创造了良好条件,也是天津举办技能大赛的独特产业优势、资源优势。
第二,天津有齐全的场馆和设施。拥有梅江国际会展中心、国家会展中心(天津)两个大型会展中心,展馆面积55万平方米,可满足大赛场馆需求;拥有奥林匹克中心体育场等多座体育场馆,可满足大赛开、闭幕式需求。拥有中国(天津)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4个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基地,以及26所高职、45所中专和22所技工院校,设置数控技术、物联网技术、养老护理等专业300余个,具有相应的实训场地和设备设施,可以基本满足大赛需求。
第三,天津有完备的配套服务。拥有各类餐饮门店6万余家、四星级以上酒店160余家、三甲医院近30家,具备公共卫生安全的接待保障能力,能够为大赛提供方便、安全的公共服务。拥有国内外航线220余条、通航城市100余个,京津城际和京沪、津秦、津保高铁在我市交汇,市内建成6条地铁网线,可为举办全国技能大赛提供方便、快捷的交通支持。
第四,天津有丰富的办赛经验。2017年,天津成功举办了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天津也是夏季达沃斯论坛永久举办城市之一,以及世界智能大会、中国国际矿业大会的永久举办地。多年来,天津积累了丰富的大型赛事办赛经验。同时,近年来通过开展市级技能竞赛、参与国家级大赛和世界技能大赛,锻炼和培育了一批素质优良、经验丰富的技术专家和技能竞赛管理人才,能够满足举办全国技能大赛的需要。
最后,天津市委市政府对技能人才高度重视。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培养造就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作为天津创新发展的战略优势,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技能人才工作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落实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提高技术工人待遇、推进评价机制改革、推行终身职业培训等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计划。2019年5月,创新实施“海河工匠”建设工程,充分发挥企业在技能人才培养中的主阵地作用,坚持把企业作为技能培训主体、技工院校办学主体,引导企业根据产业规划需求、职业紧缺程度开展精准培训,构建企业自主认定、社会组织评价、政府部门指导监管的多元化评价体系。市委市政府对技能人才工作的全力支持,是我们办好大赛的重要保障。
下一步,在发挥好优势的同时,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本届大赛贺信指示精神,在全市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营造浓厚的技能成才、技能报国氛围,吸引更多青年人才投身技能、踊跃参赛、创造佳绩。我们还要请人社部给予指导和帮助,请广州市传授成功经验,争取社会各界更多有力支持。
我们相信,有总书记的指引,有人社部的关心,有天津市委市政府的领导,有天津人民的支持,我们有一定能够成功举办大赛,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在此,也邀请天下技能英才到天津去参加比赛、交流技艺、展示才华,邀请各位媒体朋友到天津去观摩比赛、加油助威、报道盛况!我们一定竭诚为大家提供服务和保障!开放的天津欢迎大家!
❖中新社记者❖
陈厅长,你好。你刚才提到,本届大赛创新构建政府负责搭台、社会广泛参与的办赛模式,请您具体介绍一下本届大赛的社会参与情况如何?有什么影响?
沈超:
本届大赛创新采用了社会参与办赛的模式,广大企业、行业鼎力支持,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
在赛事支持方面,15家知名企业成为大赛战略合作伙伴和高级合作伙伴,100多家大型企业集团和中小型企业为大赛提供设备设施和技术支持,600名志愿者为大赛提供细致周到服务,3900多名演职人员参与闭幕式,1100多名工作人员全面参与赛事安全保障工作。
在氛围营造方面,广州市倾力支持,从11月中旬起,大赛广告和视频就开始在广州地铁、公交上线,广州塔连续14晚在黄金时段为大赛“亮灯”。赛事期间,珠江北岸建筑携手完成“技能主题灯光秀”。今天上午,即将启动“大国工匠湾区行”,大赛优秀选手走访大湾区城市,宣扬大赛成果,弘扬工匠精神。
在赛事宣传方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粤港澳大湾区总部在现场设立融媒体直播间,首次在中央级媒体层面进行立体式、全渠道技能赛事传播,中国网等60多家媒体参与直播,各平台直播累计观看1.7亿人次;各类媒体进行了广泛宣传,相关报道累计2万篇次。联合微博、抖音、快手等平台开展“全国技能主播遴选”“技能达人秀”等网上主题活动,阅读量超9亿。“技能主题灯光秀视频”在网上广泛传播,曝光量超千万。
可以说,本届大赛通过创新办赛模式,有效调动各方资源和力量,融竞技、交流、观摩为一体,为探索技能竞赛新模式提供了有益尝试。
❖中国组织人事报❖
张司长,你好!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闭幕后,从大赛总结收尾方面,还将开展哪些方面的工作?
张立新:
本届大赛是在我国即将进入十四五时期,也是进入第二年百年的历史交汇期,成功举办的一次综合性国家职业技能大赛。赛后,我们将认真对大赛的成功经验进行总结,推动下一步工作的创新发展。
一、全面总结。赛后,组委会将与执委会一起,组织大赛各有关单位和部门、各参赛代表团,对本次大赛进行全面总结。在肯定成绩的基础上,查找不足、分析原因、找出对策,特别是要总结出对技能人才工作有推动和促进作用、对职业技能竞赛开展有指导和示范作用的经验和做法,形成有益的办赛经验,为新时代技能人才培养探索新方式、创造新模式、推广新理念。
二、进行奖励。为发挥以赛促奖、以赛促评作用,大赛制定了多项奖励政策。在闭幕式上,我们颁发了相关奖项。接下来,我们还将落实好三个方面的奖励政策。一是对各竞赛项目前5名选手(双人赛项前3名、三人赛项前2名)授予“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二是指导各地对获得优胜奖以上的选手晋升技师,也就是二级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已具有技师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的晋升高级技师,也就是一级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三是指导各地制定激励政策,对参赛人员给予物资和荣誉奖励。
三、组织世赛集训。按照工作计划,本届大赛的世赛选拔项目中,单人项目前10名、团队项目前5名选手入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队。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各项目符合条件的选手可直接入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队。接下来,我们将做好入围集训选手的确认工作,组织好集训,并考核遴选出代表我国参加第46届世赛的选手。
四、开展大赛成果研究。赛后,我们将组织有关机构,一方面对大赛的意义、影响和模式进行深入研究,形成具有建设性的研究成果,为技能人才培养、职业技能竞赛提供理论指引和政策建议。另一方面,开展竞赛成果转化、标准优化、推广运用等工作,把大赛的理念和标准,特别是大赛中涌现出来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等广泛在职业教育培训中运用,进一步提高技能人才培养水平,进一步激发广大劳动者参与技能培训、提高职业能力的意愿和热情。
❖广东新闻广播记者❖
张司长,你好。请问,本届比赛有2500多名选手比赛,通过本届高规格、高水平的比赛大赛,能为参赛选手带来怎样的改变?
张立新:
职业技能大赛是促进优秀技能人才脱颖而出的重要手段,本届大赛将给参赛选手带来很大改变。
一是个人素质有提升,发展前景光明。职业技能竞赛是最具针对性、有效性的人才培养培训方式。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本次大赛对接国际和国内最新、最先进的技能技术标准,选手们在赛场上只是十几个小时的比赛时间,但只有通过比赛前的艰苦学习、层层选拔、针对性训练才能站在本届大赛的赛场上并完成比赛任务,这些都是技能提升的过程。在比赛过程中,不仅考验参赛选手的技能理念、操作能力等技能素养,也考验选手的心理素质、文化知识、礼仪修养、个人形象等,可谓是全方位历练,选手参赛的过程就是不断提高综合素质的过程,对选手来说是难得的锻炼,对他们的未来发展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是获得荣誉奖励,坚定技能报国之志。本届大赛,将对优秀选手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等荣誉,各地各行业还将对获奖选手给予表彰奖励,这既是一份荣誉,更是对其走技能长才、技能报国之路的激励。虽然有部分选手没有获奖,但通过本次大赛找到了差距,学习了先进技术和方法,明确了奋斗目标,扩大了技能朋友圈,为在今后的工作中开展技能交流、提升技能水平打下了基础,也必将实现他们技能成才的理想。
三是收入待遇有提高,获得感增强。本届大赛,我们将对获奖选手给予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晋升等奖励,企业等用人单位将根据晋升的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兑现薪酬等相应待遇,各地也将结合实际给予相应的物资奖励。特别是大赛期间,120余家知名企业积极参与大赛,向一些参赛的学生选手发出邀约。可以说,参赛选手不管是学生还是企事业单位职工,通过参加大赛可获得多种奖励,提高经济待遇,实现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增强职业荣誉感、获得感。
同时,我们也高度关注来自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的141名选手,他们共获得了1枚金牌、5枚银牌、5枚铜牌和46个优胜奖。这些选手虽然来自贫困家庭,但他们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持续的学习和比别人多一份的付出,最终站在了我国最高的职业技能竞技舞台上,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技能扶贫工作的成效,看到了他们励志脱贫的信心,看到了他们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他们更值得我们去关注,必将激励更多青年人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中国日报记者❖
陈厅长,你好。通过承办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将会对广东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产生哪些影响?
陈奕威:
对我们广东来说,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既是展示技能人才精湛技艺的“大舞台”,更是助力人才队伍建设的“大平台”。承办这次大赛,对广东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有力”。
一是有力提升了我省技能竞赛水平。为选拔出优秀的选手参加本次大赛,我省进行了层层选拔。今年7-10月,我省组织开展了广东省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设置142个竞赛项目,超过5000名选手参与,产生了165名冠军选手,其中97名选手代表我省参加了本次大赛。这些选手在比赛中发挥了“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其中32个项目的参赛选手脱颖而出、获得金牌。他们在实战中得到了锻炼,在交流中提高了技能,为冲刺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通过组织筹办国赛和省赛,我省积累了丰富的大型综合赛事的办赛经验,锻造出了一批能干事、干成事的竞赛工作队伍,进一步提升了我省技能竞赛组织水平,对打造广东技能竞赛品牌,进一步健全以世赛为龙头、国赛为主体、省赛为基础的职业技能竞赛体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是有力提高了我省技能人才队伍素质。目前,我省技能人才总量为1330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443万人、占技能人才比重达33.3%。承办本次大赛,既充分展示了我省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成果和技能竞赛水平,也选拔培养了一大批技艺精湛的广东工匠,他们代表了广东产业发展的先进水平,必将引领带动全省技能人才队伍实现整体发展。同时,我省通过举办集中开放、有影响力的国赛和省赛,带动各级选拔赛以及企业、院校的技能比武、技术练兵等活动,有力提高了劳动者的技能素质。本次大赛的一大亮点,是对接企业生产实际,模拟现实工作环境打造竞赛场景,对标世赛标准、技术发展方向制定竞赛标准,有利于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建设与现代产业体系相适应的技能人才队伍。
三是有力促进了我省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广东技工教育规模大,有146所技工院校,在校生规模达55.8万人。本次大赛中,有47%的参赛选手来自技工院校,设立了广东技工院校展区,全面展示了我省技工教育办学成果。大赛期间,还举办了高技能人才研讨会,各地技工院校进行了深入交流。将技工教育深度融入技能大赛,有利于加快世赛技术标准转化,开发与世赛接轨、市场需求潜力大的专业,优化全省技工院校专业设置。技工院校通过参与技能大赛,不断推广大赛的先进理念、经验和成果,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建,促进技工教育师资培养、课程标准、教学要求等对接国内甚至是世界先进标准,全面提高培养质量。大赛也为企校合作提供了绝佳平台,有利于推动企校全领域、全方位、全链条的交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我省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
四是有力激发了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本次大赛汇聚了各地优秀的技能人才同台竞技,20个“中华绝技”精品项目展演、形式多样的技能展示和体验,吸引了6万多人次现场观摩、近1.7亿人次云端观赛,让广大劳动者参与竞赛过程、欣赏竞赛成果、感受技能之美,营造了关注技能、尊重劳动的浓厚社会氛围。大赛期间,约170家媒体的500余名记者在现场参与赛事报道,上千家媒体参与传播,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积极宣传技能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突出贡献,充分展现了技能人才精益求精、勇于拼搏的时代精神,必将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来源:中国网、中国劳动保障报
01
02
03